什么是慢性牙龈炎
慢性牙龈炎是指牙龈组织长期受到刺激导致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症状。慢性牙龈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口腔卫生不良、吸烟、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牙周洁治、药物治疗、改善口腔卫生等方式干预。
1. 牙菌斑堆积
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长期堆积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牙菌斑中的细菌代谢产物可导致牙龈血管扩张,表现为刷牙时出血。日常需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除邻面菌斑。若发展为牙结石,需通过超声波洁治术清除,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或甲硝唑口腔粘贴片辅助控制感染。
2. 口腔卫生不良
不规范的刷牙习惯或未定期口腔检查会使食物残渣滞留,促进细菌繁殖。典型表现为牙龈边缘呈暗红色肿胀,触碰易出血。建议每日刷牙2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并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对于已形成的牙龈炎,可短期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涂抹,或联用奥硝唑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3. 吸烟刺激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牙龈血管,掩盖早期出血症状,同时降低组织修复能力。长期吸烟者牙龈常呈灰白色增生,探诊出血明显。戒烟是根本措施,配合使用含凝血酶的牙龈护理牙膏。若合并急性感染,可采用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炎症和疼痛。
4. 内分泌变化
青春期、妊娠期等激素水平波动会使牙龈对菌斑反应增强,出现妊娠性牙龈炎,表现为牙龈乳头瘤样增生。此类情况需加强菌斑控制,使用软毛牙刷,必要时在产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B类安全药物。糖尿病患者牙龈炎易反复,需严格控制血糖并行牙周基础治疗。
5. 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维生素C缺乏等系统性疾病可能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溃疡。血液病患者的牙龈肿胀呈弥漫性紫红色,触碰后出血不止。需先治疗原发病,口腔护理选用生理盐水含漱,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维生素缺乏者需补充维生素C片,并配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溃疡愈合。
维持良好口腔卫生是预防慢性牙龈炎的核心措施,建议选用小头软毛牙刷,配合牙间隙刷清洁牙齿邻面。每日使用含氟牙膏,饭后用温水漱口,限制高糖饮食摄入。吸烟者应逐步减量直至戒烟,妊娠期及糖尿病患者需增加口腔检查频率。若牙龈出血持续1周以上或伴随牙齿松动,应及时就诊牙周专科,避免发展为牙周炎导致不可逆骨吸收。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