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放疗的副作用
肺癌放疗的副作用主要有皮肤损伤、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全身乏力等。放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影响,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1、皮肤损伤
放疗区域皮肤可能出现红斑、干燥、脱屑或溃疡,通常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2-3周。这与放射线损伤皮肤基底细胞有关,表现为局部灼热感和瘙痒。可使用医用放射防护喷剂缓解症状,避免抓挠或使用刺激性洗剂。严重时需暂停放疗并配合湿润烧伤膏等外用药物促进愈合。
2、放射性肺炎
肺部接受放射线后可能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放疗后1-3个月。症状包括干咳、气短和低热,胸部CT可见照射野内斑片影。轻症可自行缓解,重症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合并感染时需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3、放射性食管炎
食管位于放疗路径时可能出现吞咽疼痛和烧灼感,多发生于放疗2周后。这与黏膜上皮细胞受损有关,严重者可影响进食。建议选择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刺激。症状明显时可口服康复新液保护黏膜,疼痛剧烈时可用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
4、骨髓抑制
放射线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常见于放疗中后期。表现为易感染、出血倾向等。需每周监测血常规,白细胞低于3×10⁹/L时需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血小板减少明显时可输注血小板。
5、全身乏力
放疗过程中常见持续性疲劳,与机体修复辐射损伤消耗能量有关。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建议少量多餐补充高蛋白食物,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症状严重时可配合甲地孕酮分散片改善食欲,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放疗期间需保持照射区域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每日监测体温,出现持续咳嗽、发热或吞咽困难应及时就医。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胸部CT和血常规,放射性肺炎可能在放疗后数月才显现。饮食上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食,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食管。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疲劳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