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主要检查什么
腰椎穿刺主要用于检查脑脊液压力、成分及病原体,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血、肿瘤等疾病。主要检测项目包括脑脊液压力测定、常规生化检查、细胞学分析、病原学检测及特殊免疫学检查。
腰椎穿刺是神经科常用的诊断技术,通过测量脑脊液压力可判断颅内压是否异常,压力增高常见于脑炎、脑膜炎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压力降低可能与低颅压综合征有关。脑脊液常规检查包含颜色、透明度、凝固性等肉眼观察,浑浊脑脊液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血性脑脊液需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生化检查重点分析葡萄糖、氯化物和蛋白质含量,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伴随葡萄糖降低和蛋白质升高,结核性脑膜炎可出现氯化物显著下降。细胞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计数白细胞并分类,化脓性脑膜炎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病毒性脑炎则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病原学检测包括细菌涂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可明确结核杆菌、隐球菌等致病微生物,免疫学检查对多发性硬化、神经梅毒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接受腰椎穿刺后需去枕平卧4-6小时以防止低颅压性头痛,穿刺部位保持干燥24小时,观察有无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弯腰动作,出现持续头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检查前应告知医生用药史及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评估风险。脑脊液检查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部分特殊检测项目需要提前与实验室沟通送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