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如何恢复
脚踝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恢复。脚踝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1、石膏固定
脚踝骨折后通常需要石膏固定4-8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决定。石膏固定期间需保持患肢抬高,避免负重活动。拆除石膏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固定期间若出现石膏松动、皮肤压疮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调整。
2、功能锻炼
拆除石膏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早期可进行踝泵运动、被动关节活动,后期增加抗阻训练和平衡练习。康复训练需持续3-6个月,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避免二次损伤。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愈合,配合跌打丸活血化瘀。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碳酸钙D3片。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4、物理治疗
骨折愈合中期可配合超声波治疗仪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后期采用中频电刺激仪预防肌肉萎缩。物理治疗每周2-3次,10-15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需观察皮肤反应,出现过敏或不适需立即停止。
5、手术治疗
严重移位骨折需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2周拆线,6-8周开始部分负重。复杂骨折可能需使用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或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形成情况,一般完全愈合需3-6个月。
脚踝骨折恢复期间需保持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牛奶300-500ml、鸡蛋1-2个、瘦肉100-150g,配合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康复期避免剧烈跑跳运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日常行走使用拐杖分担体重。定期复查X光片监测愈合进度,出现肿胀加剧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就诊。保持积极心态,康复过程需耐心配合医嘱,多数患者6-12个月可恢复基本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