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手术后水肿是怎么回事
痔疮手术后水肿通常由术中组织损伤、术后淋巴回流受阻、局部炎症反应、排便刺激或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抬高患处、药物湿敷、口服消肿药物、红外线照射或二次清创等方式缓解。
痔疮手术过程中对血管和淋巴管的机械性损伤会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多,形成术后早期水肿。这种水肿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表现为肛周皮肤呈半透明状肿胀,按压有凹陷,常伴随轻微疼痛。此时建议采用头低臀高位休息,使用硫酸镁溶液湿敷可帮助组织液吸收。若创面出现淡黄色渗液但无脓性分泌物,属于正常炎性渗出阶段。
术后便秘或腹泻造成的反复排便刺激会加重肛管静脉丛充血,使已形成的肿胀持续不退。这类水肿多呈暗红色,触痛明显,可能伴随肛门坠胀感。需要调整饮食保持大便软化,配合地奥司明片等静脉活性药物促进血液循环。当水肿持续超过1周且伴随发热时,需考虑是否发生切口感染,此时水肿区域皮肤发红发热,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渗出,需进行细菌培养后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术后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3次,水温控制在40℃以下。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避免久坐压迫创面。饮食上增加山药、南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水肿伴随剧烈疼痛或发热超过38.5℃,应及时返院检查是否出现肛周脓肿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