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性荨麻疹是什么病
压迫性荨麻疹是一种由皮肤受压后诱发的物理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受压部位出现瘙痒性水肿或风团,可能与免疫反应异常、肥大细胞活化等因素有关。
1、发病机制
压迫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局部皮肤受到持续压力刺激有关。压力会导致真皮层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形成局限性水肿。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可能与某些基因突变导致的免疫调节异常相关。典型症状为受压后4-6小时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或风团,常见于腰带、袜口等长期受压部位。
2、诱发因素
机械压力是最主要诱因,包括紧身衣物、久坐、背包带压迫等。温度变化可能加重症状,高温环境下血管扩张更明显。部分患者合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使病情复杂化。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可能通过影响前列腺素代谢而诱发发作。精神紧张、疲劳等状态可能降低皮肤耐受阈值。
3、临床表现
皮损通常出现在持续受压部位,表现为直径1-10厘米的红色隆起斑块,伴有明显瘙痒或灼热感。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持续12-72小时消退。掌跖部位因角质层较厚,可能表现为深在性水肿而非典型风团。部分患者伴随全身症状如头痛、乏力,极少数出现过敏性休克。
4、诊断方法
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病史和体格检查,可采用压力激发试验确诊。用500-1000克重物悬挂于前臂屈侧3-10分钟,观察6-8小时后是否出现皮损。需与迟发性压力性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鉴别。血液检查可能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IgE水平升高,但无特异性。皮肤活检仅用于不典型病例。
5、治疗措施
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严重者可联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顽固病例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局部冷敷或外用炉甘石洗剂可缓解瘙痒。避免穿紧身衣物、减少长时间机械压迫是关键预防措施。慢性患者可尝试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治疗。
压迫性荨麻疹患者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腰带、手表等物品过紧压迫。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摩擦和搔抓。记录发作情况有助于识别特定诱因。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调节功能。若症状反复发作或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应及时到皮肤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