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囊肿详细介绍
肾囊肿是肾脏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变,多数为良性,可分为单纯性肾囊肿和多囊肾两类。肾囊肿可能与遗传因素、肾小管阻塞、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通常通过超声或CT检查确诊。
1、单纯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是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发且囊壁光滑,囊液清亮。可能与肾小管憩室扩大有关,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偶见腰部钝痛或血尿。直径小于4厘米且无症状者无须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即可。若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可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或腹腔镜去顶减压术。
2、多囊肾
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双肾多发囊肿进行性增大,可能伴随肝囊肿和高血压。发病与PKD1/PKD2基因突变相关,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血尿及肾功能逐渐下降。治疗以控制并发症为主,如使用缬沙坦胶囊降压,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3、获得性肾囊肿
获得性肾囊肿多见于长期透析患者,与肾功能减退相关。囊肿数量随透析时间增加而增多,可能伴发出血或癌变。需每半年进行超声监测,发现实性成分时需穿刺活检排除肾细胞癌。治疗上以维持透析充分性为主,必要时行肾切除术。
4、肾盂旁囊肿
肾盂旁囊肿起源于肾窦淋巴管扩张,可能压迫集合系统导致肾积水。患者可出现肾绞痛、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受压变形,治疗首选腹腔镜下囊肿切除,合并感染时需用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
5、复杂性肾囊肿
复杂性肾囊肿指囊壁增厚、分隔或钙化的囊肿,需警惕恶性可能。Bosniak分级Ⅲ-Ⅳ级者建议手术探查,可选用肾部分切除术。术前需完善增强CT评估,术后病理确诊为囊性肾癌者需定期随访。
肾囊肿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饮食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合并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肾功能和泌尿系超声,若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需及时就诊。多囊肾患者直系亲属应进行基因筛查和超声检查。
相关推荐
01:51
02:05
02:03
02:01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