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色素减退怎么回事,怎么办?
皮肤色素减退可能由遗传因素、紫外线损伤、炎症后色素减退、白癜风、花斑癣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光疗、遮盖疗法、手术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影响黑色素合成。表现为出生后或幼年期出现的局限性白斑,边界清晰且长期稳定。日常需加强防晒,避免暴晒加重症状,无须特殊治疗。
2、紫外线损伤
长期日光照射可破坏黑素细胞功能,常见于中老年人曝光部位。皮肤出现点片状淡白色斑,伴有干燥脱屑。建议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配合维生素E乳修复皮肤屏障。
3、炎症后色素减退
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炎症消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脱失,可能与炎症介质抑制黑素细胞有关。皮损形态与原发病一致,多数在3-6个月自行恢复。可外用他克莫司软膏促进色素再生。
4、白癜风
自身免疫攻击黑素细胞导致获得性色素脱失,典型表现为乳白色斑片,边缘可有色素沉着。可能与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可选用卤米松乳膏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顽固性皮损考虑自体表皮移植术。
5、花斑癣
马拉色菌感染干扰黑素小体转运,好发于胸背部,呈现色素减退性糠秕状鳞屑斑。酮康唑洗剂洗澡后外用联苯苄唑乳膏,配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抗真菌治疗。
皮肤色素减退患者日常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饮食可适量增加富含铜元素的食物如坚果、动物肝脏,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保持规律作息,缓解精神压力,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外出时需做好物理防晒,使用遮阳伞或宽檐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