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中耳炎症状是什么
婴儿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哭闹不安、抓耳摇头、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与感冒、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因素有关。
1、耳痛
婴儿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耳痛,由于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通常会表现为哭闹不安、频繁抓耳或摇头。耳痛在夜间可能加重,导致婴儿难以入睡。中耳炎引起的耳痛可能与中耳腔内压力变化或炎症刺激有关。家长可尝试轻轻按压婴儿耳屏观察是否引发哭闹加剧,但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滴耳液。
2、发热
约半数婴儿中耳炎会伴随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发热通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有关。若体温超过39℃或持续超过48小时,需警惕化脓性中耳炎。家长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采用物理降温时避免冰敷耳部,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增强婴儿免疫力。
3、听力下降
中耳积液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表现为对呼唤反应迟钝、电视音量调大等。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影响语言发育。听力障碍多为一过性,积液吸收后可恢复,但渗出性中耳炎可能持续数月。家长发现婴儿对声音反应减弱时,应避免自行清洁外耳道,哺乳时可适当抬高头部促进咽鼓管引流。
4、耳道溢液
鼓膜穿孔时可出现黄色或血性分泌物,多伴有疼痛突然减轻。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警惕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家长发现耳漏时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用无菌棉球轻轻吸附分泌物,禁止使用棉签深入耳道。耳道溢液超过3天或伴随臭味需及时就医。
5、胃肠症状
部分婴儿可能伴随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这与咽鼓管解剖特点及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婴幼儿咽鼓管短平直,鼻咽部分泌物易逆流至中耳。喂养时应注意保持半直立姿势,避免呛奶。出现持续腹泻时应监测脱水情况,必要时补充口服补液盐。
家长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需注意保持鼻腔通畅,哺乳后竖抱拍嗝,避免卧位喂奶。感冒期间可用生理盐水喷鼻减少鼻咽部分泌物,但禁止使用鼻减充血剂。预防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降低中耳炎发生概率。居室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避免二手烟暴露。急性期应避免游泳或乘飞机,防止气压伤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