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吞食异物怎么处理
小儿吞食异物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催吐、内镜取出、手术取出、观察等待等方式处理。小儿吞食异物通常由好奇心强、监护不足、物品摆放不当、吞咽功能发育不全、行为模仿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气道完全阻塞导致窒息的紧急情况。操作者需从背后环抱患儿腰部,一手握拳置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实施时需保持患儿头低臀高位,避免误吸风险。若患儿失去意识,须立即转为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
2、催吐
仅适用于吞食非尖锐、非腐蚀性异物且时间在2小时内的清醒患儿。可用压舌板刺激舌根诱发呕吐反射,禁止用手指抠喉以免造成黏膜损伤。催吐后需检查呕吐物确认异物是否排出,但吞食纽扣电池、强酸强碱等物质时绝对禁止催吐,避免二次损伤食管。
3、内镜取出
当异物卡在食管或胃部时,需在全身麻醉下通过胃镜或支气管镜取出。术前需进行X线或CT定位,尖锐异物应在24小时内处理以防穿孔。常见适用情况包括滞留超过24小时的硬币、卡在食道第二狭窄处的异物、直径超过2厘米的物体等。
4、手术取出
适用于内镜取出失败、异物导致肠穿孔或阑尾炎等严重并发症时。开腹手术可处理刺入肠壁的尖锐异物,腹腔镜适用于取出小肠内金属物品。术前需禁食6小时,术后需监测肠鸣音恢复情况及有无腹腔感染征象。
5、观察等待
对已进入胃肠道的光滑小异物如直径小于2厘米的塑料珠,可通过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自然排出。家长需每日检查粪便并用滤网过滤,观察3-5天未排出或出现腹痛、呕吐、血便时需立即就医。期间避免使用导泻药物以免增加肠套叠风险。
预防小儿吞食异物需将硬币、纽扣等小物件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高度,选购玩具时注意年龄标识和安全认证。定期检查玩具零部件是否松动,教育儿童不要将非食物物品放入口中。看护者应学习婴幼儿急救技能,家中常备急救包。若发生误吞事件,无论有无症状都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切勿盲目采用民间土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