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骨质增生怎么治疗
牙龈骨质增生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牙龈骨质增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创伤修复异常、内分泌紊乱、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肿胀、牙齿移位、咬合不适等症状。
1、口腔清洁
牙龈骨质增生患者需加强口腔卫生管理,每日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辅助牙线或冲牙器清除牙缝残留物。定期进行专业洁牙可减少菌斑堆积,避免炎症加重骨质增生。避免使用硬质牙刷或横向刷牙,防止牙龈机械性损伤。
2、药物治疗
慢性炎症引起的增生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控制局部炎症。伴有疼痛时短期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需注意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加重骨质异常增生,须严格遵循医嘱周期用药。
3、激光治疗
对于局限型牙龈骨质增生,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或铒激光进行增生组织切除。激光治疗能精准消融异常骨组织,同时封闭血管减少出血,术后恢复较快。治疗后需配合抗菌漱口水预防感染,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影响创面愈合。
4、手术治疗
严重骨质增生导致牙齿移位或功能障碍时,需行牙龈成形术或骨修整术。手术可彻底去除异常增生骨组织,恢复牙龈正常形态与咬合关系。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牙齿敏感,需避免冷热刺激,定期复查评估骨组织再生情况。
5、病因管理
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苯妥英钠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内分泌紊乱患者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创伤性增生需消除持续刺激源,如修正不良修复体或调整咬合关系。遗传因素所致者需加强口腔监测,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牙龈骨质增生患者日常应选择软质食物减少牙龈压力,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因素。建议每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通过曲面断层片监测骨质变化。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需及时就诊,避免继发牙周疾病。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牙槽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