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月经来了怎么办
女性月经期间可通过保持卫生、调整饮食、适度运动、热敷缓解疼痛、药物干预等方式应对。月经通常由激素周期性变化引起,可能伴随腹痛、乏力等症状。
1、保持卫生
使用合格卫生巾或棉条并定时更换,建议每2-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经血滞留滋生细菌。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禁止盆浴或使用刺激性洗液。经期免疫力较低,需穿透气棉质内裤并避免性生活,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瘙痒、异味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2、调整饮食
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刺激胃肠。可饮用红糖姜茶帮助暖宫,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增加温性食物如红枣、桂圆,减少咖啡因饮品以防加重乳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温水摄入促进代谢。
3、适度运动
经期前三天可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禁止游泳或剧烈跑跳。凯格尔运动有助于缓解腰酸,但腹痛严重时需卧床休息。运动后及时擦汗保暖,避免受凉导致经血淤积。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需咨询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
4、热敷缓解
下腹持续隐痛可使用40℃左右暖水袋热敷15分钟,促进前列腺素代谢减轻痉挛。艾灸关元穴需由专业人员操作,禁止自行高温烫伤皮肤。合并发热或剧痛可能提示盆腔炎,热敷反而会加重炎症,此时应立即就诊。
5、药物干预
痛经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禁止超量服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需要地诺孕素片等激素类药物。中药如少腹逐瘀颗粒需辨证使用,经量过多者禁用活血类药物。所有药物使用不得超过3天且须排除妊娠可能。
月经期间需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内分泌紊乱。记录月经周期及症状变化,若出现经期超过10天、单次经量超过80毫升或闭经等情况,应及时至妇科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疾病。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缓解焦虑情绪,长期痛经者建议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六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