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十二指肠乳头腺癌
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是起源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域的恶性肿瘤,属于壶腹周围癌的一种,主要由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早期可能表现为黄疸、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确诊需结合内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
1. 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胆胰管汇合异常等因素相关。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胆管结石、胰胆管反流可导致黏膜上皮异型增生,部分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病理类型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肿瘤易侵犯胆总管下端及胰头部。
2. 典型症状
进行性无痛性黄疸是最常见表现,因肿瘤阻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淤积。伴随症状包括陶土样便、浓茶色尿、皮肤瘙痒等梗阻性黄疸特征。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钝痛、体重下降、脂肪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症状。
3. 诊断方法
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增强CT可评估血管侵犯范围。ERCP联合细胞刷检或活检能获取病理证据,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具有辅助诊断价值。需与胆总管下端结石、胰腺癌等疾病鉴别。
4. 治疗原则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需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及部分胃。无法手术者可行胆管支架置入缓解梗阻,化疗方案多采用FOLFIRINOX或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靶向治疗对存在特定基因突变者可能有效。
5. 预后因素
肿瘤分期直接影响生存率,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40%,晚期则不足10%。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切缘阳性是复发高危因素。术后需定期监测CA19-9水平及影像学复查,营养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患者术后应保持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羹,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脂肪泻。建议每3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出现腹痛加重、黄疸复发需及时就诊。适度进行步行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同时需监测血糖变化预防继发性糖尿病。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腺癌
- 2 什么是腺癌?
- 3 腺癌是怎么引起的?
- 4 腺癌由什么构成的?
- 5 胃腺癌咨询胃腺癌可以治愈吗
- 6 乳腺癌转腺癌应该怎么办
- 7 肺腺癌的特点
- 8 肺腺癌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