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治疗是以控制疾病活动度、延缓关节破坏为目标的分层治疗策略,核心措施包括早期干预、定期评估和个体化调整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需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疾病活动度。治疗初期每1-3个月需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结合关节肿胀压痛计数调整用药。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传统抗风湿药,以及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托珠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对于持续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建议采用联合治疗或升级生物制剂。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达标标准通常采用DAS28评分小于2.6或临床缓解,维持达标状态后仍须每3-6个月随访。
特殊情况下如合并间质性肺病或心血管高风险患者,需调整治疗策略。老年患者需谨慎评估感染风险,妊娠期患者应避免使用致畸药物。难治性患者可考虑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布片,或参与临床试验。达标治疗实施过程中需重视患者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多学科协作模式有助于处理关节外表现,如合并干燥综合征需联合眼科会诊。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规范用药外,应保持适度关节活动,选择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日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冬季注意关节保暖,使用辅助器具减轻负重关节压力。定期进行握力训练和关节功能锻炼,睡眠时使用枕头保持关节功能位。建议戒烟并控制体重,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加强钙质补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新发关节症状时应及时复诊,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