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皮肤溃烂
癌症晚期皮肤溃烂可能与肿瘤浸润、感染、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破损、渗液、疼痛、恶臭等症状。可通过伤口清创、抗感染治疗、镇痛处理、营养支持、局部敷料更换等方式干预。
1. 肿瘤浸润
恶性肿瘤细胞直接侵犯皮肤组织会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当肿瘤生长压迫血管或淋巴管时,可能引发皮肤溃疡进行性扩大。这种情况需要肿瘤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适合姑息性放疗或靶向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等。同时需配合使用银离子敷料控制创面渗出。
2. 继发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的晚期癌症患者容易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致病菌,可导致溃疡边缘红肿化脓。需进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伏立康唑片等。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覆盖藻酸盐敷料有助于控制感染。
3. 血液循环障碍
长期卧床或低蛋白血症会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表现为溃疡基底苍白、肉芽组织生长缓慢。需要改善体位摆放频率,配合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必要时可考虑高压氧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4. 营养不良
癌性恶病质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C和锌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延缓溃疡修复。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必要时静脉补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创面局部可喷洒维生素B12溶液刺激肉芽生长。
5. 治疗副作用
某些化疗药物如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会导致皮肤毒性反应。靶向药物如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可能引起手足皮肤反应。出现药物相关性溃疡时需调整用药方案,局部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控制症状。
癌症晚期皮肤溃烂护理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轻柔清洗,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选择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吸收渗液,每1-2天更换一次。翻身时注意避免拖拽摩擦溃疡部位,使用减压垫分散压力。饮食应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A、C、E及锌制剂。疼痛控制建议采用阶梯镇痛方案,从对乙酰氨基酚片逐步升级到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心理支持方面可通过音乐疗法、抚触沟通等方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