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肛瘘疾病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属于肛周感染性疾病。主要有继发于肛周脓肿、结核感染、克罗恩病、外伤或手术并发症、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
1、继发于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未彻底愈合是肛瘘最常见原因。脓腔持续存在导致管道上皮化,形成从肛腺隐窝通向肛周皮肤的慢性感染通道。患者可能出现肛门肿痛、渗液及反复发作的局部炎症。
2、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播散至肛周组织,引发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最终形成瘘管。这类患者常伴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瘘管分泌物稀薄且可能检出抗酸杆菌。
3、克罗恩病
该病可导致全消化道非干酪样肉芽肿性炎症,约30%患者会出现复杂肛瘘。表现为多发性瘘管、深部脓肿及肛周皮肤增生,需结合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
4、外伤或手术并发症
肛门直肠区域的外伤、分娩撕裂或痔疮手术等医源性损伤,可能破坏局部组织完整性,继发感染后形成瘘管。此类瘘管位置较浅但可能伴随括约肌损伤。
5、恶性肿瘤
直肠癌、肛管癌等肿瘤浸润穿透肠壁时可能形成恶性瘘管。其特征为进展迅速、分泌物带血性恶臭,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肛瘘患者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排便后可用温水冲洗;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饮食宜清淡富含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等有助于软化大便;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换药并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