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牙齿容易发生龋齿
容易发生龋齿的牙齿主要有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上前牙邻面、排列不齐的牙齿以及牙釉质发育不良的牙齿。龋齿的发生与牙齿形态、位置、清洁难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1、第一恒磨牙
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是6岁左右萌出的恒牙。其咬合面存在深而窄的窝沟,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和细菌,且萌出早期牙釉质矿化不完全,抗酸能力较弱。儿童刷牙时容易遗漏该区域,导致龋齿高发。窝沟封闭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2、第二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位于乳牙列后方,表面沟隙复杂,儿童口腔清洁能力有限时易堆积菌斑。乳牙釉质较薄,龋坏进展快,可能引发牙髓炎。家长应帮助幼儿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3、上前牙邻面
上前牙邻面接触紧密,牙缝清洁困难,尤其哺乳期婴幼儿夜间含奶瓶入睡时,奶液滞留易导致奶瓶龋。表现为牙齿唇面近牙龈处出现白垩色或褐色脱矿斑。建议喂养后清洁口腔,避免含奶瓶入睡。
4、排列不齐的牙齿
牙齿拥挤或错位会造成清洁盲区,邻面及重叠部位难以彻底清除菌斑。正畸治疗期间托槽周围也易发生龋坏。需配合牙线、间隙刷等辅助工具,必要时进行矫正治疗改善牙齿排列。
5、牙釉质发育不良
釉质矿化不全、氟斑牙等发育缺陷会使牙齿表面粗糙多孔,更易吸附细菌产酸。这类牙齿可能对冷热刺激敏感,龋坏速度较快。可考虑专业涂氟或树脂渗透技术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预防龋齿需建立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口腔检查的基础防护体系。对于高风险牙齿,可每3-6个月接受专业涂氟,儿童建议在3-4岁和6-7岁进行窝沟封闭。减少高糖饮食摄入频率,餐后清水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有助于维持口腔酸碱平衡。孕妇及婴幼儿家长应特别关注牙齿发育关键期的营养补充,保证充足的钙、磷及维生素D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