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怎么治疗
1型糖尿病需通过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干预及并发症防治等方式综合控制。1型糖尿病是因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1、胰岛素替代治疗
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是核心方案,常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胰岛素泵可模拟生理分泌模式。治疗需根据血糖波动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患者需掌握注射技术并定期评估胰岛功能。
2、动态血糖监测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夜间低血糖。指尖血糖监测应每日4-7次,餐前血糖控制在4.4-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1次,目标值<7%。
3、医学营养治疗
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匹配胰岛素剂量,保证50-55%碳水供能比。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豆,限制精制糖摄入。每日膳食纤维不低于14g/1000kcal,优质蛋白占15-20%。需定时定量进餐预防血糖波动。
4、规律运动干预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抗阻训练2-3次。运动前血糖低于5.6mmol/L需补充碳水,高于13.9mmol/L应延迟运动。避免胰岛素注射部位肌肉群剧烈活动,防止吸收过快引发低血糖。
5、并发症系统筛查
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神经病变评估。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使用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片保护肾功能。足部每日检查预防溃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1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包含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护士的多学科管理团队。随身携带急救卡和葡萄糖片,避免酗酒和吸烟。家长需协助儿童患者完成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定期评估甲状腺功能、乳糜泻等共病,妊娠期需强化血糖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