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肩周炎可能由肩关节劳损、外伤、糖尿病、颈椎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封闭注射、关节松解术、功能锻炼等方式治疗。
1、肩关节劳损
长期重复性动作或过度使用肩关节可能导致肌腱和滑囊慢性损伤。常见于搬运工、运动员等群体,表现为肩部钝痛和活动受限。急性期建议制动休息,慢性期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或超声波治疗。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
2、外伤因素
肩部直接撞击或跌倒时手臂撑地可能造成关节囊撕裂。多伴有突发剧痛和皮下淤血,X线检查可排除骨折。早期需冷敷止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吸收。可联合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敷,严重者需关节镜下行粘连松解术。
3、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关节周围纤维化。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双侧对称性僵硬,晨起症状加重。需优先控制血糖水平,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
4、颈椎病牵连
颈神经根受压可能引发放射性肩痛,易与原发性肩周炎混淆。典型特征为疼痛向手臂放射,颈部活动时加剧。需通过MRI明确诊断,治疗以颈椎牵引为主,可辅助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5、自身免疫异常
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累及肩关节滑膜。表现为持续晨僵超过1小时,伴有低热乏力。需检测类风湿因子,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等抗风湿药物,急性期可短期加用醋酸泼尼松片。
肩周炎患者应避免提重物和过度上举动作,睡眠时保持患侧在上体位减轻压迫。每日进行爬墙训练和钟摆运动改善活动度,水温40℃左右的热水淋浴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监测餐后血糖,类风湿患者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夜间痛醒,建议考虑超声引导下关节囊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