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中医病名是什么
皮炎在中医中对应的病名主要有浸淫疮、湿疮、血风疮等,具体名称需根据皮损特征及辨证分型确定。
1、浸淫疮
浸淫疮是中医对急性渗出性皮炎的称谓,常见于湿热蕴肤证。表现为皮肤潮红、丘疹密集、渗液糜烂,病灶边界不清且易扩散。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敷青黛散或黄柏溶液湿敷。患者需避免搔抓,忌食辛辣海鲜。
2、湿疮
湿疮对应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类皮炎,多属脾虚湿蕴证。特征为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脱屑结痂,常见于四肢屈侧。内服可选除湿胃苓汤,配合三黄洗剂外涂。日常需减少接触洗涤剂,穿着棉质透气衣物。
3、血风疮
血风疮指干燥型神经性皮炎,与血虚风燥相关。皮损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剧烈瘙痒夜间加重。方剂常用当归饮子,外涂润肌膏。患者应调节情绪压力,避免热水烫洗。
4、四弯风
特指好发于肘窝、腘窝的特应性皮炎,中医认为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表现为对称性红斑、丘疹伴渗出,儿童多见。治疗需健脾润燥,选用参苓白术散合消风散。
5、钮扣风
描述钱币状皮炎的中医病名,病灶圆形似纽扣,多因风湿热毒聚结。皮损边缘隆起,中央凹陷有鳞屑。可内服防风通圣丸,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注意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皮炎患者日常应避免过度清洁,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使用无皂基洗剂。饮食宜清淡,限制牛羊肉、韭菜等发物摄入。棉质衣物需经阳光暴晒消毒,室内保持通风干燥。瘙痒发作时可轻拍代替抓挠,必要时用冷藏矿泉水冷敷。若皮损渗液增多或出现脓疱,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