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血和正常血有什么区别
月经血与正常血液在成分、来源及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月经血主要由子宫内膜组织、血液、宫颈黏液及阴道分泌物混合组成,而正常血液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等成分,主要用于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月经血的颜色通常呈暗红色或棕红色,质地较黏稠,可能含有小块子宫内膜组织,且凝血功能较弱,这与正常血液的鲜红色、流动性强、凝血机制完善的特点不同。月经血的排出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生理现象,而正常血液的流失通常由外伤或疾病导致。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和痛经,正常血液则无此成分。月经血排出量个体差异较大,单次月经期总血量通常为20-80毫升,远低于人体总血量。月经血含有特定激素代谢产物如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些在正常血液中浓度较低且稳定。
女性在月经期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并定期更换,避免感染风险;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或菠菜,预防缺铁性贫血;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可尝试热敷缓解痛经;若出现经血量异常增多、经期延长超过7天或严重腹痛,建议就医排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理因素;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及症状变化,为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