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中耳炎的症状
小孩子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发热、烦躁哭闹等。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与感冒、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因素有关。
1、耳痛
小孩子中耳炎早期常表现为耳痛,疼痛可能突然发作且较为剧烈,婴幼儿可能通过抓耳朵、摇头或哭闹表达不适。耳痛在平躺或咀嚼时可能加重,因体位改变导致中耳压力变化。部分患儿会描述耳朵有闷胀感或跳动感,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对疼痛的反应,避免误判为普通哭闹。
2、听力下降
中耳积液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孩子可能对呼唤反应迟钝或要求调高电视音量。婴幼儿可能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这种听力下降多为暂时性,若炎症反复发作可能导致鼓膜粘连,需通过声导抗检查评估中耳功能。
3、耳内流脓
鼓膜穿孔后可能出现黄色或带血丝的脓性分泌物,此时耳痛反而减轻。家长发现耳道潮湿或有异味时应及时清理外耳道,但避免自行使用挖耳工具。化脓性中耳炎需警惕绿脓杆菌感染,脓液细菌培养可指导抗生素选择。
4、发热
急性中耳炎常伴随38-39℃发热,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发热多出现在耳痛后12-24小时,与炎症介质释放有关。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需排除乳突炎等并发症。家长可采用物理降温并记录体温变化。
5、烦躁哭闹
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耳部不适,多表现为夜间哭闹、拒食或睡眠不安。可能伴随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与咽鼓管发育不全有关。家长需注意与肠绞痛鉴别,观察是否伴有抓耳、挠头等动作。
家长发现孩子有中耳炎症状时,应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滴耳液,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减轻耳压。哺乳期婴儿喂奶时注意抬高头部,减少呛奶风险。急性期可冷敷耳周缓解疼痛,但禁止热敷以防炎症扩散。建议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耳镜检查明确鼓膜状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避免转为慢性中耳炎。日常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