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梗阻怎么办
新生儿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手术解除梗阻、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新生儿肠梗阻通常由先天性畸形、胎粪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少肠道压力,避免呕吐物误吸导致肺炎。需持续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操作时注意固定导管防止脱落,定期冲洗保持通畅。
2、静脉补液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水电解质,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基础代谢需求,根据血气分析调整钾离子浓度。输液速度需精确控制,早产儿按每小时每公斤体重计算。
3、抗生素治疗
存在感染风险时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覆盖革兰阴性菌,联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预防厌氧菌感染。用药前需进行血培养检查,疗程一般持续7-10天。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皮疹等不良反应。
4、手术解除梗阻
对肠扭转需行肠复位术,肠闭锁需实施肠吻合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术中需注意保温措施。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观察渗液情况,肠造瘘者需做好造口护理。
5、术后护理
逐步恢复肠内营养从糖水过渡到特殊配方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每日测量腹围观察腹胀变化,记录首次排便时间。切口需定期消毒更换敷料,注意观察有无肠瘘迹象。
家长需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恢复期喂养应少量多次,选择低乳糖配方奶粉减轻肠道负担。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评估恢复情况。注意观察呕吐、腹胀等复发征兆,出现异常及时返院检查。日常避免过度包裹导致腹部受压,喂养时保持适宜体位防止呛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