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多个器官,常见于胰腺、胃肠、肺等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功能性肿瘤可分泌激素导致特定综合征,非功能性肿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这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部分生长缓慢,部分具有较强侵袭性。
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接收神经信号和分泌激素的双重特性,当其异常增殖时便可能形成肿瘤。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高分化肿瘤细胞结构较规则,生长相对缓慢;低分化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增殖活跃且容易转移。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会过量产生激素,如胰岛素瘤分泌胰岛素导致低血糖,胃泌素瘤分泌胃泌素引发顽固性消化性溃疡。非功能性肿瘤虽不引起激素相关症状,但随着体积增大会产生占位效应,如压迫胆管导致黄疸或阻塞肠道引起梗阻。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分析。血液检查可检测特定激素水平异常,如嗜铬粒蛋白A升高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内镜、CT、MRI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有助于定位肿瘤并评估转移情况。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突触素、嗜铬粒蛋白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类型、分期和功能状态,包括手术切除、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靶向药物和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对于局限性肿瘤,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转移性肿瘤则需要综合治疗方案。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功能性肿瘤患者需注意避免诱发激素分泌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引发激素危象。心理调节同样重要,患者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情绪。出现异常症状如潮红、腹泻、低血糖等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