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因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由肺炎支原体病原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及环境暴露传播。
1、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可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病原体随飞沫进入空气后,被周围人群吸入呼吸道导致感染。常见于学校、家庭等密闭场所。预防措施包括佩戴口罩、保持通风,感染者应避免对着他人咳嗽。
2、密切接触传播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或直接接触其呼吸道分泌物可能导致传播。儿童因卫生意识较弱更易通过玩具等物品间接接触病原体。需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避免共用物品。
3、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孕期需定期产检,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应及时筛查。
4、医源性传播
医疗机构内雾化治疗、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造成器械污染,导致交叉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更易通过此途径感染。需严格执行医疗器械消毒规范,隔离感染患者。
5、环境暴露传播
病原体可在潮湿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空调系统、加湿器等设备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免疫力正常者接触后多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感染。建议定期清洁空调滤网,保持环境干燥。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需综合采取防护措施,包括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每日开窗2-3次;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至少20秒;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加强体育锻炼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以提高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成人每日7-8小时,儿童需9-10小时;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的鱼类蛋类。出现持续发热、刺激性干咳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或核酸检测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