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0-10-1461577次浏览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可以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了家族遗传和居住环境不良,其中家族遗传更为常见。疾病因素主要是咽鼓管堵塞或病菌感染,咽鼓管堵塞是其他疾病造成的,如鼻咽炎或慢性鼻窦炎。感染在早期不及时控制的话,后续会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不仅仅是儿童的常见病,也是成年人和老年人常见病。这种病会造成耳道流脓,还会形成中耳积液,最后导致听力严重受损,甚至耳聋。所以分泌性中耳炎需及时重视,但现在大多数人对这种病都不是很了解。那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引起的呢?
  一、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非疾病因素
  1.家族遗传
  家族中有过中耳炎病史的话,那么就很容易患上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病是有一定遗传性的。所以这类人群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耳道清洁,可以定期去耳鼻喉科进行检查,这样就可以有效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2.居住环境不良
  居住环境不良主要是指长期处在环境污染的地区,如果经常吸二手烟的话,也是很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的。
  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因素
  1.咽鼓管堵塞
  咽鼓管堵塞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的诱因,腺样体肥大、鼻咽炎、慢性鼻窦炎都很容易造成咽鼓管堵塞。只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避免咽鼓管堵塞,后续就不会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2.病菌感染
  分泌性中耳炎在早期的时候都是鼓膜感染,鼓膜感染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开始形成中耳积液,这样就会变为分泌性中耳炎。

相关推荐

小孩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小儿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者说口服粘膜促排剂,改变咽鼓管表面的张力,从而提高咽鼓管开放的张力。还可以口服一些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这样也可以很好的治疗和缓解分泌性中耳炎。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是没有效果,则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做鼓膜穿刺,或者是鼓膜切开手术。如果小孩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同时,鼻子也有鼻塞的现象,则需要进行鼻部疾病的检查。如果鼻部伴有腺体肿大或者是鼻息肉的情况,则需要结合相应的鼻部手术来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语音时长 01:08

2021-01-21

91843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会不会遗传
分泌性中耳炎不会,常见病因为感染、气压损伤、上呼吸道病变等,家族中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与环境有关,与遗传无关。
中医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风邪滞窍型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都是应用疏风散邪、行气宣脾的中药治疗;痰湿聚耳型分泌性中耳炎则是用健脾升清以及利湿通窍的中药治疗;气血瘀络型分泌性中耳炎药用活血通络、通耳开窍的中药治疗。
耳闷吃什么药
耳闷吃什么药?耳闷是临床上的常见的一种耳部症状,临床引起耳闷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比如外道的堵塞、分泌性的中耳炎,以及我们说耳硬化症,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耳闷。其他一些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眩晕也会出现耳闷的感觉。那么我们临床上治疗首先要找到引起耳闷的原因,然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咽鼓管堵塞导致的耳闷,那么我们常用的药物,比如鼻腔喷达芬霖收敛粘膜血管通畅鼻腔,然后可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还有一些促使中耳分泌物排泄的药物比如欧龙马这些药物进行治疗。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引起的耳闷比如耳硬化症,那么我们要考虑一下是否进行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耳闷,那么我们需要检查疾病的具体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语音时长 01:51

2020-04-16

47838次收听

耳朵像被一层膜堵住了怎么办
要通过内窥镜检查以及声阻抗检查,明确疾病,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取出栓塞的耵聍,引流中耳鼓室腔的积液等治疗。耳朵像被一层膜堵住了主要是指耳闷,引起耳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外耳道内有机械性的堵塞,比如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耵聍栓塞之后,如果外耳道进水,栓塞的耵聍遇水膨胀堵塞外耳道,可以出现耳闷这种情况,往往患者还有耳痛及其他的一些特殊症状。分泌性的中耳炎主要是鼓室压力与外界压力不平衡,鼓室负压,鼓室负压之后鼓膜内陷,患者感觉到耳闷,还有耳鸣、听力下降、中耳出现分泌液的集聚。
语音时长 01:35

2020-04-16

62019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吗
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有自限性的可以自愈。也是中耳腔里的积液,可以通过自己的吸收,还有通过咽鼓管排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同时要治疗这种常见的诱发原因,比如慢性的鼻窦炎,比如腺样体的肥大,还有是慢性的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同时如果病情比较重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地观察病情的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更要密切的随访。对于这种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做一个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语音时长 01:37

2020-03-05

69088次收听

03:00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很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两个月、三个月为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差异不大。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疾病。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给予高度重视。
03:03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02:21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02:48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02:28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我们知道我们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通道,叫做咽鼓管。正常的咽鼓管具有维持中耳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作用。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如下鼻夹肥大,堵塞我们咽鼓管的咽口,或者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咽鼓管的粘膜的水肿堵塞,都会导致我们中耳腔的负压,中耳腔负压之后,粘膜充血水肿,然后出现一些炎性的渗出物,浆液性的和粘液性的渗出物,这样就出现了分泌性的中耳炎,患者可以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然后中耳腔的积液这些症状。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我们一些机械性的堵塞因素,如腺体肥大,堵塞了我们咽鼓管的咽口,也会引起分泌性的中耳炎,这个儿童患者比较常见。因此临床治疗,主要的是促使中耳腔分泌物的排泄,通畅咽鼓管,还有就是进行一些手术,比如鼓室置管,或者还有一个咽鼓管球囊扩张的方法,目的是使中耳鼓室腔与外界的压力平衡,主要是这些方面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46

2020-02-20

61772次收听

什么是鼓室注射
鼓室注射是在鼓室内注射药物,需要通过一种很细的针,扎穿鼓膜,在鼓室里面打进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然后药物通过耳朵里面的一些圆窗渗入到内耳产生作用。这种方法可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一般需要鼓室注射三次,治疗时一定要注意谨遵医嘱。
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儿童容易患有的疾病,会导致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耳痛等等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盐酸羟甲唑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者是中草药、补品等等的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情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在治疗时要控制好饮食,多加运动,增加抵抗力。
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它可导致儿童听力下降,同时还可能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和智力发育,应引起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在发病早期就应及时治疗,若病情发展到后期,中耳腔内分泌物变得黏稠,就要手术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