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造影剂、抗肿瘤药物及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等,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监测肾功能。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庆大霉素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可通过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少尿或无尿。长期大剂量使用或合并脱水、高龄等危险因素时风险显著增加,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尿常规与肾功能。
2、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血流,可能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或慢性肾损伤。原有慢性肾病、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长期使用,必要时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替代。
3、碘造影剂
碘海醇注射液、碘普罗胺注射液等含碘造影剂可导致造影剂肾病,表现为用药后48小时内血肌酐较基线值上升。糖尿病、慢性肾病及脱水患者需提前水化治疗,并尽量选用低渗或等渗造影剂。
4、抗肿瘤药物
顺铂注射液、甲氨蝶呤片等化疗药物通过直接细胞毒性或结晶阻塞肾小管损伤肾脏。用药前需充分水化、碱化尿液,并监测24小时尿量及电解质水平。必要时使用亚叶酸钙注射液解救甲氨蝶呤毒性。
5、含马兜铃酸中药
关木通、广防己等马兜铃科植物含马兜铃酸,可诱发不可逆的肾间质纤维化。国家药监局已禁用相关药材,但部分民间偏方仍可能违规添加,出现夜尿增多、贫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使用肾毒性药物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合并使用其他肾损伤药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出现乏力、水肿、尿量减少等异常时及时检测肾功能,必要时进行尿蛋白定量及肾脏超声检查。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用药前建议咨询肾内科医师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