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乳腺癌的分期标准及寿命

58932次浏览

乳腺癌被确诊之后,还要检查肿瘤是处在胸部内,还是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个进程就是分期,根据分期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医治方法,而且在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的寿命长度是不一样的,那么乳腺癌的分期标准及寿命具体是怎样的呢?

根据乳腺癌病情的轻重以及是否转移,主要分为四期。
  一、乳腺癌早期
  乳腺内的肿瘤比较小,大概在二厘米以下,而且腋窝的淋巴没有受到影响,癌细胞并没有扩散到其他的部位,这时候病情是比较轻的,如果积极的采取手术治疗,术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的心态,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二、乳腺癌早期
  如果乳腺癌患者处在这个时期,通过检查会发现乳腺的肿瘤开始增长,大小大概在2到5厘米之内,有的人附近腋窝的淋巴结已经受到影响,但是没有远端扩散,此时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做放疗清扫残余的癌细胞,因为此时病情还处在早期,积极的治疗,5年生存率能达到85%左右。
  三、乳腺癌中期或者中晚期
  乳腺癌患者如果已经发展到第三期,这是癌症的中期肿瘤比较大,在5厘米以上,腋窝的淋巴结已经受到影响,但是并没有进一步的扩散,此时积极的治疗预后效果依然是比较好的,一般采取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和放化疗辅助治疗,存活3到5年是可以的。

四、乳腺癌晚期
  如果乳腺癌患者已经发展到第四期,表明已经到了癌症的晚期,因为此时不但腋窝的淋巴结受到影响,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出现了远端转移,此时即使手术治疗,预后效果也比较差,可以采取放化疗加上中药扶正固本,延长生命。
  乳腺癌患者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且积极的进行正规的治疗,在日常饮食上多吃一些海带、紫菜等有软坚散结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延长生命。

相关推荐

13岁小女孩会不会得乳腺癌
13岁的小女孩,乳腺癌的发病率是非常低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0~20岁女孩乳腺癌的发病率比较低,到25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到50岁、54岁发病率达到一个高峰,55岁之后发病率再次下降。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也就是家族遗传史,与激素的使用情况,特别是避孕药物的使用,还有生活的环境,有没有电力的辐射,还有肥胖、月经过早等相关。所以说13岁的女孩,乳腺癌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13岁的小女孩一旦发现乳房上有包块,建议及早到医院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以防耽误病情,具体问题具体地分析。
语音时长 01:02

2021-06-25

55713次收听

her2阳性乳腺癌可否治愈
HER2阳性乳腺癌治愈率是比较低的。HER2是乳腺癌当中高危因素之一,也就是HER2阳性的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比较高。当患者发现比较早,做了手术,没有远处的转移,也没有淋巴结转移,下一步就要做内分泌靶向治疗,这样的患者可能会得到更正,也就是临床治愈。如果分期比较晚,有淋巴结的转移,甚至有远处的转移,这类患者是无法根治的。这就需要定期到医院去复诊、复查,进一步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目前还有PARP抑制剂的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当然,这需要家属以及患者的配合,需要生活有规律,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比较好的心情,去医院定期复查。
语音时长 01:05

2021-06-25

84674次收听

02:36
得了乳腺癌有哪些症状
早期乳腺癌症状常见无痛性肿块。除了无痛性肿块,还包括乳头溢液,特别是乳头溢血,乳头凹陷,还有乳腺皮肤的酒窝征,以及腋下单个淋巴结的肿大。晚期乳腺癌症状主要是转移灶的症状。转移到脑可能有颅压升高的表现,头疼、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甚至失明。转移到肺可能有呼吸困难、胸痛、咳血,还有胸水的表现。转移到肝可能有肝区疼痛、转氨酶升高。转移到骨,可能有具体骨转移部位的疼痛,严重还会造成病理性的骨折的改变。当然,晚期的乳腺癌全身,也处于一种恶液质,营养状况比较差,疲乏无力,精神很差。
乳腺癌转移途径有哪些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有局部蔓延、通过淋巴道途径以及通过血液循环的途径。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发生的转移乳腺癌、或者通过淋巴道途径发生的远处淋巴结转移,都是IV期的乳腺癌。淋巴道途径发生了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一般多是II期、或III期乳腺癌。直接蔓延形成的乳腺癌转移也多是属于II期、或者III期。总之乳腺癌无论通过哪种途径发生转移,均提示患者的临床分期较晚,预示着患者最终的预后较差,复发转移风险高。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09

83572次收听

乳腺癌的复发率高吗
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有部分患者是较高的,但有的患者很少发生复发。乳腺癌患者复发率的高低,临床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复发率高的乳腺癌预后以及生存期明显差于复发率低的患者。因此为了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措施来降低乳腺癌复发率。一、早期发现乳腺癌,并且尽早采取根治性治疗手段。二、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尽早手术,术后行规范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三、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要保证足量,以及足够疗程的内分泌治疗。四、Her-2阳性乳腺癌也要采用完善的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措施。
语音时长 01:11

2021-04-09

101524次收听

02:08
乳腺癌是低回声结节吗
乳腺癌通常是低回声结节,与周围的组织界限不清楚,形态不规整,而且有一部分的乳腺,会表现为是分叶状,周围有毛刺,而且没有明显的包膜,但不是所有低回声结节皆是乳腺癌,很多乳腺良性表现都可能是良性的,如乳腺的纤维瘤、乳腺的纤维增生,皆可是低回声结节,所以看到B超报告上面显示低回声结节时不要恐慌。乳腺结节有分级系统,一级表示阴性,二级是良性病变,三级是良性的,但是建议短期内做随访,若是四级,其实是恶性的可能,此时建议做活检,做B超,看到有乳腺低回声结节时,可以拿报告去找专业医生看。
01:50
乳腺癌与雌激素的关系
乳房属于性器官之一,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的发生上有研究报道,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者补充获得额外雌激素导致患者激素水平升高,患者乳腺癌发病率会增加。在露面性乳腺癌治疗中,要使用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抗雌激素治疗、绝经后的芳香化酶治疗以及去势治疗等。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在生活上要避免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降低雌激素水平,如肥胖患者减肥,尽可能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食品和药品。
早期乳腺癌复发原因是什么
乳房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气管,乳房之中具有乳腺,在女人怀孕期间,乳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奶水供新生胎儿饮用。虽然乳腺对于女人很重要,但是如果女人在平时不注意保护乳房的话,就很有可能会诱发乳腺癌。那么导致乳腺癌复发的原因有哪些呢?
预防乳腺癌该吃什么
不当饮食是乳腺癌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要预防乳腺癌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多吃红皮果蔬、酸奶和淀粉类食物、外皮变黑的香蕉、鱼、白菜和大蒜等。
乳腺癌患者的皮肤症状有什么
乳腺癌的皮肤表现是癌肿乳腺内侵犯、乳房皮肤直接侵犯、乳房内淋巴管和血管侵犯的共同结果。由于其中有些皮肤表现可以在没有肿块的情况下出现,因此常常是发现乳腺癌的又一重要线索。
孕期如何避免得乳腺癌
怀孕或哺乳期间,如果不幸患上了乳腺癌怎么办?这些妈妈们在怀孕期间面临“保孩子还是保自己”的艰难选择,还有在刚为人母不久就因患乳腺癌而不幸抛下自己襁褓中的新生婴儿离开人世。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呀。所以哺乳期、妊娠期乳腺癌千万不可轻视。
乳腺癌晚期症状表现
乳腺癌晚期的患者由于肿瘤细胞侵犯乳房的大部分皮肤,会引起乳腺皮肤上出现坚硬结节并融合,坚硬如铠甲状,肿块破溃肿物恶臭、出血、菜花样翻出。肿瘤可压迫上肢血管、淋巴管引起上肢水肿。同时肿瘤晚期可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因肿瘤侵犯胸长、胸背、胸壁等神经会引起上臂及胸壁疼痛。晚期乳腺癌常被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治疗效果较差,常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较差及死亡率较高。晚期乳腺癌常发生肺部、肝脏、骨骼及脑部的转移灶占位效应,对脏器功能的损害,严重的会引起器官功能衰竭,缩短患者寿命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晚期乳腺癌常因肿瘤消耗,可能会引起恶病质,加速病情进展。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04

62347次收听

01:25
乳腺癌早期症状
乳腺癌早期的主要表现是能触摸到小结节或者小肿块。这种肿块比较硬,有些容易活动,有些不容易推动。多数肿块比较小,所以容易被忽略。女同志在洗澡,或者自己定期体检、自我检查的时候,可能会摸到这些小结节或者小肿块。一般来说,早期的乳腺癌不伴有疼痛感,极个别的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除此以外,早期乳腺癌,单侧患病的时候,个别女性病侧的乳腺会有发热感觉。所以女同志要学会自我筛查。自我筛查比较方便,而且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得到解决。
02:23
静脉输液港植入后注意什么
静脉输液港是一个手术,同时,静脉输液港也是个异物,跟火柴盒大小一般大。一般情况下,静脉输液港是圆形的。在手术以后,首先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通过胸片查看静脉输液港的位置,以及导管的位置。其次是等待伤口愈合的过程,静脉输液港同常规的外科手术一样,要注意避免伤口出现感染的情况;在伤口发生愈合以后,不建议患者进行一些挥臂性质的运动,比如说进行网球、乒乓球等运动。因为如果患者做这些运动,可能会导致在输液的时候,出现不流畅的情况。最后要注意的是,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每个月对于静脉输液港进行一次维护,可以打一些防止血栓的盐水、肝素,把管道疏通一下,以防止时间长了以后,出现血管凝血,把它堵住,从而导致不通畅的情况发生。
乳腺癌的前兆有哪些
乳腺癌一直是女性朋友关心的重大癌症,那么哪些人容易得乳腺癌呢?只要了解了乳腺癌的易得人群,就可以提前预防乳腺癌。不结婚、不生育、不哺乳的女性被称为“三不女”,而她们所崇尚的“三不”生活方式很可能使自己患上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