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治疗方法
儿童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术、鼻腔冲洗、镇痛退热、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儿童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罗红霉素颗粒等抗生素。治疗期间需观察耳道分泌物变化,避免擅自停药。若用药后出现皮疹或腹泻应及时复诊。
2、鼓膜穿刺术
对于鼓室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或听力显著下降者,可能需行鼓膜切开置管术。该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通过置入通气管改善中耳通气,术后需避免耳道进水并定期复查。
3、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鼻腔,每日2-3次可减轻鼻咽部肿胀。配合咽鼓管吹张练习能促进中耳压力平衡,操作时家长需指导儿童正确擤鼻方式,避免用力过猛。
4、镇痛退热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耳痛发热。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耳痛剧烈时可尝试热敷耳周,但禁止向耳道内滴入任何液体。
5、生活护理
哺乳期婴儿应保持45度角喂养,避免呛奶。患病期间减少游泳、乘飞机等气压变化活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卧室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二手烟暴露会加重病情。
日常需加强儿童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锌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复。急性期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注意耳部防护。家长应定期检查儿童听力反应,发现对轻声呼唤反应迟钝或频繁揪耳朵等行为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复查耳内镜和声导抗测试。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