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什么病
耳石症是一种因内耳耳石脱落引起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疾病,主要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出现的短暂眩晕。
1、发病机制
耳石症与内耳椭圆囊斑的碳酸钙结晶脱落有关。这些脱落的耳石进入半规管后,随着头部运动刺激毛细胞,引发错误平衡信号传递至大脑前庭系统,导致患者出现旋转性眩晕。该过程具有自限性,耳石可能自行溶解或复位。
2、典型症状
患者在起床、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变化时,会出现持续数秒至1分钟的强烈眩晕感,常伴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症状具有重复性,即相同头位可诱发相似发作,但无耳鸣、听力下降等耳蜗症状。
3、诱发因素
头部外伤、长期固定睡姿、骨质疏松、前庭神经炎等可能诱发耳石脱落。中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耳石密度降低,发病率显著增高。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病毒感染或耳部手术史。
4、诊断方法
通过Dix-Hallpike变位试验可诱发典型眼震确诊后半规管耳石症,Roll试验用于水平半规管定位。视频眼震电图能客观记录眼震方向与持续时间,需与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等眩晕疾病鉴别。
5、治疗措施
耳石复位手法是首选治疗,Epley法对后半规管耳石症有效率超过80%。顽固性病例可考虑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微循环,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调节前庭功能。严重反复发作者需排除继发性病因。
耳石症患者应避免突然转头、弯腰等动作,睡眠时保持头部适度抬高。眩晕发作期需有人陪同防止跌倒,日常可进行Brandt-Daroff前庭康复操训练。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适度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维持耳石稳定性,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