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怎么检查
足底筋膜炎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主要检查方法有足部触诊、X线检查、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足底压力测试等。
1、足部触诊
医生会按压足跟及足底部位,观察是否出现明显压痛。典型压痛点多位于足跟内侧,可能伴随局部肿胀。触诊可初步判断炎症范围,但无法明确筋膜损伤程度。
2、X线检查
X线能显示足跟骨刺情况,约半数患者存在跟骨骨刺。但骨刺并非直接致病因素,该检查主要用于排除骨折、骨肿瘤等其他骨骼病变。
3、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足底筋膜厚度变化,正常筋膜厚度为2-4毫米。炎症时筋膜增厚至4毫米以上,可能伴有回声不均或周围积液。
4、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能多平面显示筋膜全貌,准确评估撕裂、水肿等病变。对于顽固性疼痛或拟行手术治疗者,该检查可精确定位损伤区域。
5、足底压力测试
通过步态分析仪检测足底压力分布,可发现足弓支撑异常或受力不均等问题。该检查常用于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预防复发。
确诊足底筋膜炎后,建议选择软底鞋并避免赤足行走,每日用网球滚动按摩足底10分钟,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体重超标者需控制饮食减轻足部负荷,康复期可进行足趾抓毛巾等肌力训练。若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或出现夜间痛,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