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矫正牙齿可能出现一些后遗症,但多数情况下症状轻微且可控。矫正牙齿的后遗症主要有牙齿松动、牙根吸收、牙龈萎缩、颞下颌关节紊乱、复发等。
1、牙齿松动
矫正过程中牙齿会出现生理性松动,这是牙齿在牙槽骨内移动的正常现象。牙齿移动时牙周膜纤维被拉伸重建,可能导致暂时性松动感。矫正结束后随着牙槽骨改建完成,牙齿会重新稳固。但若矫正力过大或患者本身有牙周炎,可能加重牙齿松动。需定期复查并配合使用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
2、牙根吸收
约半数矫正患者会出现轻度牙根吸收,表现为牙根长度变短。这与矫正力大小、持续时间及个体差异有关。多数吸收量小于2毫米且无临床意义,但严重吸收可能影响牙齿寿命。正畸医生会通过控制矫治力、定期拍摄X光片监测,使用低摩擦矫治器可降低风险。
3、牙龈萎缩
矫治器长期刺激或口腔清洁不足可能导致牙龈退缩,表现为牙根暴露、冷热敏感。使用传统托槽时更易发生,隐形矫治器可减少机械刺激。日常需使用软毛牙刷、冲牙器清洁,出现萎缩时可进行牙龈移植手术。正畸前治疗现有牙周病能有效降低发生率。
4、颞下颌关节紊乱
咬合关系改变可能诱发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多见于矫正方案设计不当或颌位调整过快的病例。采用渐进式矫正、配合咬合板治疗可缓解。矫正前需评估关节状态,避免过度改变原有咬合高度。出现症状时应暂停加力并配合热敷理疗。
5、复发
拆除矫治器后牙齿可能部分回位,主要因牙周纤维记忆未完全重建。下颌前突矫正后复发率较高。须严格佩戴保持器1-2年,复杂病例需终身夜间佩戴。采用固定式舌侧保持丝可提高稳定性,联合正颌手术的病例复发率更低。
矫正期间应选择软质食物避免托槽脱落,使用含氟牙膏预防脱矿,每餐后清洁矫治器。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牙根吸收或牙龈问题,出现持续疼痛或明显松动需及时就诊。完成矫正后仍需每年口腔检查,保持口腔卫生能有效减少后遗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