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患者增多
日光性皮炎患者增多可能与紫外线强度增加、防晒措施不足、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该病主要表现为曝光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瘙痒或灼痛感,严重者可出现水疱、脱屑。
夏季紫外线辐射增强是日光性皮炎高发的首要原因,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段。部分人群因职业需要长期户外活动,如建筑工人、农民等,暴露时间延长导致发病概率上升。现代人防晒意识不足也是重要诱因,包括未及时补涂防晒霜、选用防晒指数不足的产品或忽略物理防晒手段。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者更易发病,如特应性皮炎患者、老年人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增加光敏感性。遗传因素如白化病患者因黑色素缺乏,对紫外线抵御能力显著降低。
临床表现为曝光后数小时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轻者伴有紧绷感,重者出现丘疹、水疱。急性期处理不当可能继发感染,慢性反复发作可导致皮肤粗糙、色素沉着。儿童患者因皮肤较薄更易出现水肿反应,需家长加强防护。高原地区居民因紫外线穿透性强,发病程度往往更严重。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光敏性荨麻疹,表现为风团样皮疹。长期紫外线损伤还可能诱发皮肤癌变,需定期进行皮肤检查。
日光性皮炎患者应避免在强光时段外出,外出时需穿戴宽檐帽、防晒衣等物理防护装备,选择SPF30以上、PA+++的广谱防晒霜并每2小时补涂一次。日常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蔬菜水果摄入,如猕猴桃、西蓝花等,帮助修复光损伤。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急性发作期可用冷毛巾湿敷缓解灼热感,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患者建议每年春季前进行预防性光疗,逐步增强皮肤耐受力。合并系统性疾病者需定期复查,调整可能引起光敏的药物。皮肤出现异常增生、溃疡等变化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