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红肿、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这些反应多为轻微且短暂,通常1-3天内自行缓解,极少数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症状。
局部红肿和疼痛是最常见的接种后反应,多发生于注射部位,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或触痛,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冷敷缓解。发热通常为低热,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之间,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后可逐渐消退。乏力感可能伴随轻微嗜睡或活动耐力下降,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头痛多为钝痛或胀痛,持续时间较短,避免剧烈用脑和强光刺激可减轻不适。肌肉酸痛常见于接种后24小时内,以四肢或躯干肌肉为主,轻度活动或热敷可改善症状。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面部肿胀或全身皮疹,需立即就医处理。神经系统症状如持续高热不退、抽搐或意识改变属于罕见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紧急送医。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食欲下降,通常1-2天可自行恢复。疫苗接种后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多位于接种侧腋窝或颈部,若持续超过1周需就诊检查。
接种后应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体温变化,若发热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出现皮疹或瘙痒时避免抓挠,必要时咨询医生使用抗过敏药物。建议接种后留观30分钟以监测急性过敏反应,后续72小时内注意休息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联系接种单位或前往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