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判断扭伤还是骨折
快速判断扭伤还是骨折可以通过观察疼痛程度、肿胀特点、活动能力、畸形表现和异常声响等五个方面进行初步鉴别。若出现剧烈疼痛、明显畸形、骨擦音或完全无法活动,需高度怀疑骨折并立即就医。
1、疼痛程度
扭伤通常表现为钝痛或胀痛,按压受伤部位时疼痛加重但尚可忍受。骨折则会出现尖锐性剧痛,轻微触碰或移动患肢即可诱发难以忍受的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休克症状。踝关节扭伤时疼痛多集中在韧带附着点,而胫骨骨折的疼痛会沿骨干放射。
2、肿胀特点
扭伤后肿胀多在24小时内逐渐出现,皮肤呈现青紫色瘀斑,按压有凹陷性水肿。骨折肿胀常在受伤后迅速形成,皮肤紧绷发亮,可能出现张力性水疱,肿胀范围常超过关节区域。例如桡骨远端骨折时肿胀可蔓延至整个手腕背侧。
3、活动能力
扭伤患者通常能勉强负重或轻微活动患肢,关节稳定性相对保留。骨折患者多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下肢骨折时无法站立承重,上肢骨折时不能完成抓握动作。尺骨鹰嘴骨折时肘关节呈强迫半屈曲位,任何主动伸展动作均无法完成。
4、畸形表现
扭伤极少引起肢体外形改变,可能仅见局部软组织隆起。骨折常导致明显畸形,如肢体缩短、成角旋转或异常凸起,锁骨骨折可见肩部塌陷,股骨颈骨折会出现下肢外旋畸形。开放性骨折还能直接观察到骨骼断端穿透皮肤。
5、异常声响
扭伤可能伴随韧带撕裂的闷响,但不会产生骨骼摩擦音。骨折患者在受伤瞬间多能听到清脆的骨裂声,移动患肢时可能触及骨擦感。肱骨外科颈骨折时,肩关节被动活动可闻及典型骨擦音,这是区别于肩关节脱位的重要特征。
无论初步判断结果如何,建议伤后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15-20分钟,重复进行可减轻肿胀。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时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伤后48小时内避免热敷、按摩或使用活血药物。若出现肢体麻木、苍白或疼痛持续加重,须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康复期可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超声波等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日常活动建议穿戴护具保护脆弱关节,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