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怎么处理
外踝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处理。外踝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医生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端对齐,随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复位后需定期复查X光片确认骨折对位情况。早期避免患肢负重,防止复位失效。
2、石膏固定
多数闭合性骨折需石膏固定4-6周。选择小腿石膏或行走石膏时需考虑骨折类型,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减轻肿胀。若出现石膏过紧、皮肤破损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调整。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联合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4、手术治疗
严重移位骨折或合并韧带损伤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钛合金钢板螺钉系统。术后2周拆线,6-8周逐步负重。开放性骨折需急诊清创并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开始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跖屈背伸、内外翻练习。后期通过平衡垫训练、抗阻弹力带锻炼恢复肌力。康复期间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需暂停训练并复查。
外踝骨折恢复期应保持高钙饮食,适量摄入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固定期间可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直腿抬高训练预防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随访复查X光片,直至骨折线完全消失。若出现患肢麻木、发绀等血液循环异常表现,需立即就医处理。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