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什么是干槽症
干槽症是拔牙后牙槽窝骨面暴露并发生感染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拔牙后3-5天出现剧烈疼痛、口腔异味和空虚感。
1、典型症状
干槽症最显著的特征是拔牙后3-5天突然出现放射性剧痛,常向耳颞部扩散,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患者可观察到牙槽窝内血凝块脱落,暴露出灰白色骨壁,伴随腐败性口臭,触碰创面可能引发锐痛。
2、发病机制
干槽症的发生与血凝块形成障碍或过早溶解有关。创伤性拔牙、吸烟、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会破坏血凝块稳定性,使骨面暴露于口腔细菌环境。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后释放激肽类物质,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
3、高危因素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发生率较高,女性经期拔牙、长期口服避孕药患者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吸烟者血管收缩都可能导致血供不足。术后频繁漱口或吸吮动作也易造成血凝块脱落。
4、诊断鉴别
需与普通术后疼痛区分,后者多在1-2天内逐渐减轻。临床检查可见牙槽窝空虚,探针触及骨面有敏感反应,但无明显化脓。X线片可排除残留牙根或骨碎片等机械刺激因素。
5、处理原则
治疗需在局麻下清创,刮除坏死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填入碘仿纱条镇痛消炎。严重者可配合使用甲硝唑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疼痛剧烈时可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
预防干槽症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术后24小时内避免吸烟、使用吸管。保持口腔清洁但不要过度漱口,进食温凉软食。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稳定,女性避开经期拔牙。若出现异常疼痛应及时复诊,避免自行使用牙签等工具探查创面。恢复期间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但不要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