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可能是大病前兆
牙痛可能是口腔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早期信号,常见诱因主要有龋齿、牙周炎、三叉神经痛、心源性牙痛、上颌窦炎等。持续性或放射性牙痛需警惕重大疾病风险。
1、龋齿
龋齿是牙痛最常见原因,细菌侵蚀导致牙体硬组织破坏,初期表现为冷热刺激痛,进展为自发性剧痛。治疗需清除腐质后填充,常用药物包括丁硼乳膏、氟化钠甘油糊剂、樟脑酚液等局部制剂。
2、牙周炎
牙周组织慢性炎症可引发牙龈肿痛伴牙齿松动,与牙菌斑堆积有关。表现为咀嚼疼痛和牙龈出血,严重者形成牙周脓肿。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术,配合使用甲硝唑含漱液、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碘甘油等药物。
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受压或病变会导致阵发性电击样剧痛,常误诊为牙痛。疼痛突发突止,触碰面部特定区域可诱发。治疗采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神经调节药物。
4、心源性牙痛
心肌缺血可能放射至下颌区,表现为左侧牙床不明原因钝痛,多伴随胸闷气短。这种牵涉痛需通过心电图排查,确诊后使用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心血管药物。
5、上颌窦炎
上颌窦与上牙根解剖位置邻近,炎症刺激可引发上颌磨牙区胀痛,伴鼻塞流脓涕。需鼻窦CT确诊,治疗选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头孢克洛分散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
日常应注意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每年进行口腔检查,避免过冷过热饮食刺激。出现夜间痛、放射痛或持续48小时以上的牙痛应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警惕牙痛与系统疾病的关联性。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口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