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骨质疏松怎么办
60岁骨质疏松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钙剂、适度运动、药物治疗、预防跌倒等方式改善。骨质疏松通常由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每日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减少钠盐摄入以降低钙流失。
2、补充钙剂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补充剂。钙剂建议随餐服用以提高吸收率,同时需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质沉积。定期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过量补充。
3、适度运动
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担,抗阻力训练能增强肌肉力量。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扭转或冲击性动作。
4、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或特立帕肽注射液等促骨形成药物。药物治疗需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定期复查骨密度评估疗效。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预防跌倒
居家环境保持地面干燥整洁,浴室安装防滑垫和扶手。外出选择防滑鞋具,避免雨雪天气单独出行。视力障碍者应及时矫正,必要时使用助行器。每年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每日保证2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戒烟限酒避免加速骨量流失。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时需多学科协同治疗。出现持续性骨痛或身高明显缩短时需及时就医排查骨折风险。家属应协助营造安全居住环境,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