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怎样导致的
鼻炎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感染、过敏反应、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嗅觉功能。
1、遗传因素
部分鼻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患有过敏性鼻炎时,子女发病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季节性鼻痒、阵发性喷嚏,症状在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加重。治疗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日常需注意记录过敏原接触史,减少诱发因素。
2、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粉尘、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中,可能导致鼻黏膜慢性炎症。此类鼻炎常见于职业暴露人群,症状包括持续性鼻塞、鼻腔干燥。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缓解症状,必要时可短期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湿度,佩戴口罩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3、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性鼻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表现为清水样鼻涕、咽痛伴低热。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7-10天。治疗以对症为主,可使用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减轻鼻塞,配合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需注意与细菌性鼻炎鉴别,若出现脓涕、发热持续需考虑细菌感染可能。
4、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常见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鼻痒伴水样涕,部分患者合并过敏性结膜炎。除避免接触过敏原外,可联合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依巴斯汀片等药物。严重病例需考虑脱敏治疗。
5、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解剖异常可导致机械性鼻塞,引发慢性鼻炎。患者常主诉单侧持续性鼻塞,可能伴有头痛症状。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中重度患者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鼻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室内清洁,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尘螨浓度。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饮食上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建议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但花粉季节过敏患者需避免户外运动。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性分泌物,应及时就诊排除肿瘤等严重疾病。规范用药基础上结合鼻腔冲洗等物理疗法,多数鼻炎可获得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