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胃病有哪些症状
反流性胃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及慢性咳嗽等症状。反流性胃病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食管黏膜损伤或咽喉部刺激。
1、烧心
烧心是反流性胃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灼热感,多发生在餐后1-2小时或平卧时。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黏膜导致,可能伴随嗳气或口苦。避免高脂饮食、睡前3小时禁食可缓解症状。
2、反酸
反酸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或咽喉部,常伴酸味或苦味。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可能引发呛咳或窒息感。与食管蠕动功能减弱有关,建议抬高床头15-20厘米睡眠。
3、胸骨后疼痛
胸骨后疼痛易与心绞痛混淆,呈烧灼样或压迫感,可放射至背部。胃酸刺激食管神经末梢导致,服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片可缓解,需排除心脏疾病。
4、吞咽困难
长期反流可能导致食管狭窄,出现吞咽梗阻感或食物滞留。食管炎反复修复形成瘢痕所致,需胃镜检查评估,必要时行食管扩张术。
5、慢性咳嗽
胃酸刺激咽喉或误吸入气管引发持续性干咳,夜间或晨起加重。称为喉咽反流,可能伴声音嘶哑,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保护黏膜。
反流性胃病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咖啡、巧克力、薄荷等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的食物。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少紧身衣物压迫腹部有助于改善症状。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可减少夜间反流,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进行胃镜或24小时食管pH监测明确诊断。日常可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以识别诱因,但须注意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巴雷特食管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