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药物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皮肤表现。主要有过敏性药疹、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等类型。
1、过敏性药疹
过敏性药疹通常由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引发,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可能与个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常伴随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治疗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严重时需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2、固定性药疹
固定性药疹多由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导致,特征为同一部位反复出现的圆形暗红斑。发病与药物在特定皮肤区域蓄积有关,皮损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患者需避免再次接触致敏药物,局部可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辅助治疗。
3、荨麻疹型药疹
荨麻疹型药疹常见于使用阿司匹林、造影剂后,表现为风团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发病机制涉及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可能合并血管性水肿。治疗首选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严重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必要时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4、多形红斑型药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多与抗癫痫药、别嘌呤醇相关,特征为靶形红斑伴黏膜损害。可能与药物毒性代谢产物沉积有关,重症者可进展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需及时住院治疗,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局部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5、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最严重的类型,常由抗结核药、抗痛风药诱发,表现为全身皮肤脱屑、渗出。发病与药物引起的广泛角质细胞凋亡相关,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和继发感染。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使用环孢素软胶囊联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发生药物性皮炎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记录具体用药史供医生参考。日常应避免搔抓皮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饮食宜清淡,暂忌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所有治疗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呼吸困难、黏膜溃烂等严重症状时须急诊处理。建议用药前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有过敏史者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