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痛是什么原因
骨折痛通常由骨折断端移位刺激周围神经、局部炎症反应、肌肉痉挛或血肿压迫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骨折断端移位
骨折后骨皮质断裂,断端锐利边缘可直接刺激或损伤周围神经末梢,产生锐痛。疼痛程度与骨折类型有关,如粉碎性骨折疼痛更剧烈。需通过X线确认骨折位置后,采用石膏固定或手术复位。
2、局部炎症反应
骨折后组织损伤会释放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炎性介质,刺激痛觉神经末梢。表现为持续性钝痛伴局部皮温升高,可通过冷敷缓解,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
3、肌肉保护性痉挛
骨折周围肌肉为减少断端移动会反射性收缩,导致缺血性疼痛。表现为痉挛性抽痛,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时需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松药。
4、血肿压迫
骨折处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压迫神经和软组织引发胀痛。常见于股骨颈等血供丰富部位,需抬高患肢促进回流,必要时穿刺减压。
5、继发骨膜炎
骨折未妥善固定可能继发骨膜炎症,表现为夜间加重的深部跳痛,需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和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抗炎。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避免负重活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促进愈合,如牛奶、鱼肉等,恢复期可遵医嘱进行低强度康复训练,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疼痛加剧或发热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