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什么病
非特异性结肠炎通常指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临床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
1、病因机制
非特异性结肠炎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紊乱、免疫调节异常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环境因素如高脂饮食、精神压力等可能诱发疾病活动。
2、典型症状
患者常出现持续数周至数月的腹泻,每日排便可达十余次,粪便多含黏液或血液。左下腹绞痛多在排便后缓解,可伴随里急后重感。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例合并关节痛、虹膜炎等肠外表现。
3、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主要手段,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活检显示隐窝脓肿等特征性改变。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估炎症程度,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或白细胞升高。需排除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病等继发性结肠炎。
4、药物治疗
轻中度患者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重症需应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用于维持缓解,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适用于难治性病例。蒙脱石散可改善腹泻症状,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5、日常管理
急性期建议低渣饮食,避免乳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缓解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复发,心理疏导可改善焦虑情绪。戒烟对克罗恩病患者尤为重要,定期结肠镜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变。
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记录症状变化与饮食反应。外出时随身携带应急药物,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腹痛。出现持续发热、大量便血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妊娠期患者需与消化科及产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