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末端凹凸不平怎么回事
肠镜末端凹凸不平可能由肠息肉、肠黏膜炎症、肠道憩室、肠道肿瘤或肠粘连等原因引起,需结合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1、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多为良性病变,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遗传因素有关。肠镜检查可见黏膜隆起,表面光滑或分叶状,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较小息肉可暂观察,较大息肉需内镜下切除,常用术式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等。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预防复发。
2、肠黏膜炎症
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可导致黏膜充血水肿,肠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不平伴糜烂或浅溃疡。炎症活动期可见黏液脓血分泌物覆盖。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药物,严重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肠道憩室
肠道憩室是肠壁局部向外膨出的囊袋状结构,多因肠壁肌层薄弱合并肠内压增高形成。肠镜下可见肠壁凹陷或囊状突起,憩室口周围黏膜可充血水肿。无症状憩室无须治疗,合并憩室炎时需禁食并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4、肠道肿瘤
包括良恶性肿瘤,早期肿瘤可表现为黏膜局部隆起或凹陷,进展期肿瘤可见菜花样肿物或溃疡型病灶。肠镜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良性肿瘤可行内镜下切除,恶性肿瘤需评估分期后选择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5、肠粘连
腹部手术史或腹膜炎可能导致肠管间异常粘连带形成,肠镜下可见肠腔变形、黏膜皱襞扭曲。轻度粘连无须处理,严重粘连引起肠梗阻时需手术松解。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等防粘连材料可降低复发概率。
发现肠镜末端凹凸不平时应避免自行判断,需及时将病理报告交由消化科医生评估。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行有氧运动促进肠蠕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按医嘱定期复查肠镜,若出现便血、腹痛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注意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肠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