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中耳炎怎么办才好
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清洁
使用无菌棉签轻轻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避免用力掏耳或进水。生理盐水冲洗可帮助清除脓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日常避免佩戴入耳式耳机或游泳,减少外耳道刺激。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局部抑制细菌感染。滴药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侧卧患耳朝上滴入3-5滴,保持体位5分钟。用药期间出现耳部灼痛或瘙痒需立即停用。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疗程通常持续7-10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用药后若出现皮疹或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4、鼓膜穿刺引流
对于鼓室积液持续2周以上的分泌性中耳炎,医生可能采用穿刺抽液缓解耳闷胀感。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防止穿刺孔继发感染。
5、鼓膜置管术
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可考虑植入通气管,平衡中耳内外压力。术后6-12个月导管会自行脱落,期间需定期复查防止管腔堵塞。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移位。
中耳炎恢复期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稀释分泌物。饮食选择南瓜粥、蒸蛋羹等软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擤鼻时单侧交替进行,减少咽鼓管压力。儿童患者家长需观察体温变化,避免二手烟环境。急性期可用热毛巾敷于患耳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使用偏方滴耳。若耳痛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高热、眩晕等症状,须立即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