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中耳炎怎么办
耳朵进水引发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消炎药物、鼓膜穿刺引流、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耳部外伤、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保持耳道干燥是基础措施,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耳道进水,可用无菌棉球轻轻吸附外耳道水分。细菌感染常伴随耳痛、耳闷胀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局部治疗,配合头孢克洛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口服药物控制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鼓室负压,引发渗出性中耳炎,需通过捏鼻鼓气法或咽鼓管吹张术改善通气。严重化脓性中耳炎出现鼓膜穿孔时,需行鼓膜穿刺引流脓液,术后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慢性中耳炎合并胆脂瘤或听骨链破坏者,需通过鼓室成形术重建中耳结构。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或呛水,感冒期间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过敏性体质者需远离尘螨花粉等过敏原。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出现听力下降、持续耳痛或发热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耳内镜和听力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乳突炎或颅内并发症。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清理鼻腔分泌物,哺乳时保持头部抬高姿势,减少奶液逆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