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感染途径有哪些
肺结节感染途径主要有呼吸道吸入、血行播散、淋巴转移、邻近组织扩散以及医源性感染等。肺结节可能是由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呼吸道吸入是肺结节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空气中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曲霉菌等可通过呼吸进入肺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形成感染性结节。这类结节多伴有咳嗽、低热等呼吸道症状,需通过痰培养或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血行播散多见于败血症或心内膜炎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形成多发性小结节。这类感染起病急骤,常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血培养阳性率较高。
淋巴转移常见于恶性肿瘤患者。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肺部形成转移性结节,这类结节多位于胸膜下,可通过PET-CT与感染性结节鉴别。邻近组织扩散多源于肝脓肿、膈下脓肿等邻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至肺部。
医源性感染包括气管插管、支气管镜等医疗操作导致的病原体植入,或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机会性感染。这类感染需详细询问病史,针对性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预防肺结节感染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疫苗。出现持续咳嗽、胸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完善胸部CT等检查。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规范用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