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捐献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骨髓捐献对健康捐献者通常无长期负面影响,短期可能出现乏力、骨骼疼痛等轻微不适。造血干细胞捐献主要有外周血采集和骨髓穿刺两种方式,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风险。
外周血干细胞捐献需提前注射动员剂促进干细胞释放,可能出现头痛、低热或肌肉酸痛,症状多在采集后1-2周消失。骨髓穿刺捐献需在髂骨部位进行手术采集,术后会有局部疼痛和短暂行动受限,恢复期约2-4周。两种方式均不会影响捐献者造血功能,骨髓量会在短期内自行再生补足。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或穿刺部位感染,医疗机构会严格监测并预防。捐献前需进行全面体检确保符合捐献标准,包括血常规、传染病筛查及心肺功能评估。
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活动性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捐献。未成年人、孕妇及高龄人群需特殊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及HIV感染者永久禁止捐献。捐献后建议补充铁剂和蛋白质,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复查血象直至指标恢复正常。医疗机构会建立长期随访机制跟踪捐献者健康状况。
捐献后应保证每日摄入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配合深色蔬菜促进铁吸收,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铁质利用效率。术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或高强度运动,睡眠时采用侧卧减轻穿刺部位压力。恢复期出现持续发热或异常出血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血常规关注血红蛋白恢复情况。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身体修复,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捐献6个月后若无异常可恢复正常生活作息,但建议每年进行基础体检持续关注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