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吸入异物怎么办
鼻子吸入异物可通过头低位拍背法、擤鼻法、镊子夹取法、负压吸引法、手术取出法等方式处理。鼻腔异物通常由儿童误塞、外伤残留、昆虫侵入、医疗操作遗留、职业暴露等因素引起。
1、头低位拍背法
适用于体积小且位置浅的异物。让患者低头前倾,用手掌在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利用重力与震动促使异物排出。此方法对儿童尤为适用,操作时需固定患儿头部防止误吸。若重复进行3-5次无效则需改用其他方法。
2、擤鼻法
针对能移动的非尖锐异物。堵住健侧鼻孔,嘱患者深吸气后用力擤鼻,通过气流冲击排出异物。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鼓膜损伤。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时禁用此法,可能加重鼻腔堵塞。
3、镊子夹取法
需专业人员在额镜照明下操作。使用钝头镊子夹取可见异物,适用于纽扣、纸团等表面光滑物体。尖锐异物需防止二次损伤,可先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操作前需确认患者配合度,儿童挣扎时可能需束缚。
4、负压吸引法
用于深部细小异物或液态异物。采用电动吸引器连接细吸管,在直视下吸引清除。此方法对血痂、脓液混合异物效果显著,但金属异物可能损伤吸引头。吸引压力建议控制在0.02-0.04MPa。
5、手术取出法
适用于嵌入鼻窦或后鼻孔的复杂异物。需在鼻内镜下使用显微器械取出,必要时行鼻窦开放术。长期存留的异物可能并发鼻窦炎,术后需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冲洗。钙化异物需CT定位后手术。
日常需加强儿童看护避免接触小物件,工作环境中建议佩戴防护口罩。发现鼻腔异物后避免自行掏挖,尖锐异物可能刺破血管导致大出血。若出现持续鼻塞、脓血涕、头痛等症状,提示可能继发感染,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恢复期可用生理盐水每日冲洗鼻腔2-3次,保持黏膜湿润促进修复。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黏膜充血。